1956年,最后一臺在法國莫山市(Molsheim)制造的布加迪(Bugatti)牌汽車通過了這家著名的阿爾薩斯地區(qū)汽車生產商的工廠大門。五十年后,即2006年春,新一代的莫山布加迪牌汽車——布加迪威龍16.4(Bugatti Veyron 16.4)被首度送至顧客手中。
埃托里?布加迪(Ettore Bugatti)和埃米爾?愛馬仕(émile Hermès)的初次合作是在1920年代,當時埃托里為首輛Bugatti Royale汽車定制了一套行李箱。近八十年后,在2006年優(yōu)雅汽車展(Pebble Beach Concours d’Elegance)上,布加迪和愛馬仕的傳人們再次相遇了。這次邂逅遂成為兩大品牌再度合作的開端。
一個是久負盛名的品牌,一個是頗有傳奇色彩的汽車制造商——在當今汽車行業(yè)的背景下,兩者的再度聯手乍一看來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另一方面,這也證明了即使歷經幾十年的風雨滄桑,經典的東西也總能傳承下來,留于世上。
“藝術-形式-技術”,布加迪這種仿若神話般的設計傳統(tǒng)彰顯出這一品牌旗幟鮮明的價值理念,而其對于汽車制造工藝的精益求精更是一如既往,與埃托里?布加迪和埃米爾?愛馬仕首次合作時一樣堅定不移。如今,兩大品牌更是互相交流著它們在各自領域里的專業(yè)知識、獨特技巧和精湛工藝,這種合作就像埃米爾與埃托里初次邂逅時一樣激動人心,彼此也都獲益良多。
這種合作從兩個人的友誼開始,直至今日演化成一個現代工業(yè)設計項目,這也是布加迪汽車彰顯品牌個性新計劃的一部分。威龍?愛馬仕特別版:Bugatti Veyron Fbg par Hermès不僅是布加迪復興史上一塊重要的里程碑,而且也是愛馬仕與布加迪兩大品牌——一位“熱愛汽車的馬鞍制造者”和一位“熱愛馬匹的汽車制造商”——之間的一次前景廣闊的傾情合作。
Bugatti Automobiles S.A.S.總裁
Franz-Josef Paefgen博士
埃米爾?愛馬仕與埃托里?布加迪的首次相遇是在二十世紀初,從此一家酷愛汽車、因鞍具而享譽世界的巴黎馬具制造商與一家傾心于馬匹世界、憑獨特設計脫穎而出的汽車生產商開始了他們劃時代意義的合作。本著同樣熾熱的激情,它們互敬互重、誠懇相待,再加上兩者對改革、創(chuàng)新和現代新風尚的共同追求,使得這種合作最終孕育出兩大品牌間深厚的友誼。
威龍?愛馬仕特別版:Bugatti Veyron Fbg par Hermès使布加迪與愛馬仕再續(xù)前緣,進而展示出兩大品牌共同的價值理念,以及其在當代世界中追求卓越品質時那種歷久不變的強大魄力。
自1837年創(chuàng)立開始,愛馬仕始終致力于陪伴行動中的人們:馬背上、汽車里、飛機上,以及最近在直升飛機里……優(yōu)雅、實用、新意和對品質的不懈追求就是我們設計和生產每件物品時的根本原則。布加迪威龍系列就是經過了仔細研究、“馴化”和反復構思而醞釀出的杰作。在愛馬仕藝術指導部的盛情邀請下,設計師加布里埃爾?佩茲尼(Gabriele Pezzini)與我們的工藝技師們通力合作,打造出一款集愛馬仕和布加迪之大成的汽車。
該款汽車的內外設計均經過精心考量。正是這種極為精細的設計生產過程反映出了來自布加迪和愛馬仕的兩支團隊在此次合作項目中的優(yōu)秀作風。愛馬仕手工制作的皮具貫穿于整部汽車設計,甚至包括引擎蓋下面。
從鄉(xiāng)間小路到都市街道,這款汽車精品都籠罩在一片祥和優(yōu)雅的迷人光彩里。在巴黎,我們真誠地期待著能有幸看到它極為靜雅地在圣奧諾雷路(Rue du Faubourg Saint-Honoré)上駛過。
愛馬仕首席執(zhí)行官
Patrick Thomas
AFIA模特認證體系是針對亞洲模特的骨骼條件,結合國際時尚領域職業(yè)模特的規(guī)范和慣例,在亞洲地區(qū)執(zhí)行的職業(yè)模特資質分級檢定...... 詳情